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每逢周末,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市民纪云凤都会到城市书房“打卡”。“点一杯咖啡,选一本喜欢的书,累了就去露台欣赏一下湖水泛起的涟漪,我特别享受在这种氛围里读书的感觉。”设在利津县凤鸣体育公园西侧、利用了闲置管理用房建成的城市书房已悄然生根,将浓郁书香浸润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,为市民提供了深度阅读、社交学习和文化活动的场所。
近年来,利津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,在城市改造滨河休闲旅游区、凤鸣体育公园等原有用房,打造特色城市书房,在农村依托农家书屋,“嵌入式”构建起覆盖城乡的“15分钟阅读圈”,打造兼具“书香气”与“烟火气”的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,真正把优质文化资源送达群众身边。
整合优质资源,让公共文化空间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。利津县建立县直部门单位优质文化资源、师资、社会优质文化资源“三张单子”,推行“居民点单+书院接单+学员评单”服务机制,确保课程内容精准匹配群众需求。同时,探索“公益性+市场化”共建路径,盘活老年大学、青年夜校、非遗传承、就业培训等20余类线上线下资源,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融入百姓生活。
此外,利津县依托本土资源,打造特色活动,在黄河书屋举办“听爷爷讲黄河故事”“黄河之恋”婚姻登记等特色活动,将黄河文化融入阅读场景,深化文化体验。在盐窝镇南岭村,以老街长巷为品牌引领,举行黄河夯号、老扬琴、王家宫廷剪纸等非遗展演体验,承办民俗文化演出、黄河非遗大集等活动,打造起一座集学术交流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开放式书院。